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,是孩子成长非常关键的素质。但是现在有不少孩子却对学习感到厌烦和无趣,俗称厌学情绪。对于家长或老师,除了坚持纠正以外,还需要一些方法技巧,逐渐让孩子乐于学习,产生兴趣。本文从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角度,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。
首先,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,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他们的内心,来引导他们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。比如,如果孩子喜欢画画,我们可以引导他如何画的更好,比如让他们学习绘画技巧,或者让他们了解其他的文化知识。这样,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有趣的,有用的,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。
这种认识的形成,会在他们潜意识中得到加强,慢慢减少对学习作业的排斥心理。我们还需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。因为孩子们都喜欢得到认可和鼓励,这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又一个好条件。
我们可以通过给孩子设定一些小任务,让他们完成后得到奖励,或者让他们参加一些比赛,让他们感受到挑战目标后的自豪感。这种引导性的尝试,也同样能加强他们对学习价值的认识。
另外,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,会对自我产生不同的认识,这是独立自主的开始。家长和老师要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,通过自我激励去获得力量,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小挫折或困难,都可以通过自我的激励去战胜,这也是自信心的培养方式。比如,放暑假,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制定学习、娱乐计划,让他们在科学作息的前提上,独立规划时间。学习和玩都是自己安排的,而不是家长强迫的,这种意识的引导很重要。
如果,我们能让孩子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,而不只是为了成绩排名,这样的效果是最为理想的。日常生活中,家长可以通过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趣的户外活动,去丰富他们的视野,比如参观博物馆或科技馆。在校园,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兴趣小组,让大家共同去研究去做实验,这都会引起孩子们学习过程的兴趣感。虽然长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,需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,但家庭、校园的智慧教育,能为孩子带来很多快乐的感受。